共同富裕背后的市场信号 ——关于近两天市场走势和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

2021-08-19 10:13:34 作者:巨丰财经

作者:巨丰金融研究院院长 朱振鑫

近两天市场波动较大,昨天市场整体暴跌,蓝筹股和赛道股一起暴跌,今天又出现修复性反弹。表面上看是和地缘政治冲突等风险事件有关,其实这些都只是催化剂,关键还在于基本面的矛盾并未解决。

一方面,经济下行的压力越来越大。7月新增社融只有可怜的1万亿,继续加速下行,背后反映的是实体经济的信用收缩在加快,需求端不好。另一方面,通胀的压力依然没有解除。虽然近期国家多次点名大宗商品,部分大宗商品也出现了转向的迹象,但整个通胀的转向不会那么快,7月的CPI非食品和PPI环比都在上涨,同比也在高点。这样一来,基本面还是类滞胀的组合,货币宽松的空间还没有完全打开,这对股票市场整体是不利的。

这样的基本面之下,市场只会有结构性的机会。一旦出现暴涨或全面上涨,反而就是做空的机会。比如上证50在8月初超跌反弹,这两天又明显回调,并不是趋势性的机会。结构上看,科技为代表的赛道股目前属于正常的估值回调,而金融等蓝筹股更像是阶段性的避险,市场的风格只是暂时的漂移,而不是彻底的切换。

但对于中长期投资者来说,如果风险偏好较高、能承受波动,那么现阶段少量的定投中长期维度看也问题不大,左侧的交易机会会随着基本面的改善逐步到来。如果风险偏好相对较低,那就还是尽量管住手,这个阶段更适合多看少动,切忌追涨杀跌。

此外,8月17号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也值得关注,会议的核心议题有两个:一个是“共同富裕”,另一个是金融风险,这对于短期市场没有明显影响,但对中长期的投资方向有一定的启示。简单谈几点感受:

第一,以经济高质量发展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意思就是不会通过高速度增长的方式来化解风险,不会搞大水漫灌和大规模刺激,这和发达国家的QE以及过去我们的4万亿是不一样的。所以未来经济下行以及与宏观经济相关的周期性行业依然不具备长期投资价值。

第二,防止在处置其他领域风险过程中引发次生金融风险。这个说法也很有意思,意思是要注意风险的连锁反应。比如现在对地产公司限制打击很多,要求他们去杠杆,这是为了处置风险,但也不能搞的过于激进,让地产公司出现大规模违约,拖累相关金融机构,这种托底基调和近期地产股的回暖也吻合。不过,政策只是托底系统性风险,局部性的风险释放还是难以避免的。

第三,共同富裕将成为各种政策的一个校准器。过去经济起步阶段,以追求速度为主,市场化为原则,效率优先。现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转向质量为主,更加强调公平。这会影响很多过去受益于市场化大举扩张但又没有受到严格政策约束的行业或企业。典型的就是BATJ等互联网巨头,过去很多行为都涉及垄断,即便在资本主义国家都不会被允许的,更别说在国内。但是这并不能等同于限制大企业、大资本,关键不在于规模,而在于对社会福利的影响。比如茅台这样的国企,本身就是给国家在创造价值,对老百姓也没有不合理的定价,政策不会限制这种企业。

第四,更加强调三次分配,公益慈善以及ESG等社会责任将成为市场的重要加分项。初次分配是市场化决定的分配,比如你的工资;再分配是政府调节的分配,比如税收;三次分配就是道德推动的自愿捐赠。当一个经济体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时,三次分配会越来越重要。不只是狭义的捐赠和慈善,其实包括像ESG这样的社会责任也是一种三次分配,本质上是由财富更多的人或企业帮助公众承担更多责任。谁在这方面做得好,谁在资本市场也能获得更多的信任。比如前段时间的鸿星尔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政策层面也会给予更多的鼓励。

第五,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有利于消费升级。中等收入群体是消费的主力,如果这个阶层能够扩大,对于整体的消费市场增长和消费升级是有积极作用的。历史上可以参考美国的经验,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带来的是无数顶级消费品牌的崛起。

第六,共同富裕关键是对低收入群体的保护,关键是增加收入、加强保障。增加收入除了直接的政府救助补贴之外,还需要更多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创造收入的能力。加强保障的关键是住房和医疗体系,住房方面租售并举,存量房市场依然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医疗方面关键是医保的覆盖,同时加强和规范医疗产品及服务的供给,这对医疗行业都是好事。

相关推荐

图文推荐